校里,好歹有个照应,在李简明看来,能想到把孩子送来学校的居民,在红洲已经是有一定思想觉悟的。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开学的第一课,主题是‘知识改变命运’。”女翻译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说道,“虽然我们的学习条件很艰苦,但只要大家努力学习,就一定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殿下,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也不过教三千弟子。如今这小小的帐篷,却是要照亮一国的前程。”
太平公主猛然抬头,发间珠串相撞发出清脆声响,经手了救济一事,她曾见过太多女孩被卖作婢女。
“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她想起自己在掖庭与婉儿初始时,那时婉儿用水写字,水迹在沙地上洇开,母亲只是饶有兴致的看着她,默许她把婉儿从掖庭带走。
还有母后身边那位来路不明的杨琮,若非女子,必为良相……
婉儿、杨琮、府中的女眷……
“原来如此,母亲要的,”她轻抚腰间七事,“从来不是区区女官,而是让天下人都能掌握命运。”
【学校里,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洋溢着笑脸,纷纷凑近李简明身边,用生疏的英语叽叽喳喳地询问着她的工作。
李简明耐心地与他们交流着,偶尔也会与来协助教学的年轻人谈论。
“你在写什么?”李简明问道。
她问的是协助翻译员教授英语的女生,女生在难民营外学校读高中,这在马赫迪其实很少见。
“我在准备考大学,这是我整理的资料。”
小杨说,布琼只有一所大学。
后来,李简明又在学校里看见了长相与她相似的女孩,一问才知,这是助教的姐姐。
李简明微笑着说:“那个准备考大学的是你妹妹啊?”
“是的,那是我妹妹,我也准备考大学。”
“你们叫什么名字?”小杨突然插嘴,一直以来都叫考大学的助教,姐姐妹妹的,这下不好区分了。
姐姐说,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Stellar。
翻译成中文是“星辰”。】
敦煌玉门关外,寒风卷着砂砾拍打夯土城墙,戍卒的目光被昆仑镜吸引——黑人孩子在土墙上画的笑脸,突然与记忆中女儿的面容重叠。
去年妻子托商队带来的家书,粗糙的麻纸上,歪歪扭扭的墨迹写着:"丫头想听学,族长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要是朝廷能在俺们村也建这样的学堂......"他握紧腰间横刀,“不对……”
"老子能回去......搭个草棚算什么,老子要教全村娃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