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去。
他脑海中闪过两种念头:其一,听之任之,毕竟工业革命发生在千年之后,李唐眼下依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何惧未来的挑战;其二……
殿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唯有殿角的铜漏,发出单调且沉闷的滴答声。
「1840 至 1842 年,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悍然发动鸦片战争。
此次惨败,如一道沉重的裂痕,撕开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也让西方认识到了东方这块富饶却弱小的肥肉。
1856 至 1860 年,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长驱直入,攻占北京,圆明园付之一炬。
1883 至 1885 年,中法战争爆发。尽管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但腐朽的清政府却在谈判桌上妥协求和,这场战争最终以“胜而不胜”的屈辱结局收场。
1894 至 1895 年,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900 至 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无力抵抗,北京城再度沦陷。战后签订条约,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拆除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推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道光帝伫立在殿内,凝望着殿外阴霾的苍穹,双手不由自主颤抖。
军机大臣穆彰阿扑通一声跪地,磕头说道:“林某不过一介文臣,又怎能洞悉兵事的险恶?如今英夷的舰船坚不可摧,火炮威力惊人,若再这般执意禁烟,恐怕……”
身为一朝天子,道光帝曾经满心以为,自己圣明的决断必定能够保大清江山。
“传林则徐!”道光帝声嘶力竭地狂吼道,带着无尽的焦灼与不甘,“不能硝烟!不能硝烟!”
近臣浑身颤抖,战战兢兢地举起手里的折子,恭恭敬敬地叩拜之后,抬眼偷偷望向龙椅上那位形容憔悴的道光帝。
“林则徐何在?”道光帝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微弱的期许,仿佛在绝望之际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陛下,这是林大人上奏的折子。言道广州的百姓们正在焚烧收缴而来的鸦片,林大人折子中称,若不禁烟,大清日后将再无可御敌之兵……”
“够了!”道光帝猛地站起身来,扫落了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手指缓缓划过地图上被红笔醒目圈出的地界,“朕的江山啊……这可如何是好!”
一旁的太监李德全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僵立在原地,丝毫不敢动弹。
“陛下三思啊!”
“三思?”道光帝突然疯狂地狂笑起来,“你让朕究竟该如何作为?”
愤怒至极的他,抓起御案上的朱笔,狠狠掷向李德全,怒声下令:“革去林则徐两广总督之职,即刻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