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玉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西出玉门小说 > [直播]创飞老祖宗的一百种方法 > 第64章 起跑线上

第64章 起跑线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九月。

正值一年中最为酷热难耐的时节,蝉鸣在梧桐树上撕扯出刺耳的声浪。

天刚微微泛亮,晨晖尚未驱散夜色的凉意,操场上已传来整齐划一的"一二一"跑操声

千余名身着蓝白校服的学生正机械地踏步,队伍中此起彼伏的哈欠声与教官的哨声交织成奇特的晨曲。

其中,有的同学半眯着眼睛,睡眼依旧朦胧,脚步虚浮地跟着队伍;有的同学则嘴里嘀嘀咕咕,像是在小声背诵着什么。

“钱招娣你别念了,念得我心慌。”张艳军抹了把额头的汗,将《论语》小抄往裤兜里塞了塞。

她身后扎着单马尾的王槿背诵着:“子在川上曰......”

孔子的学生子路正满心郁闷。

学子们那些新奇又离谱的解读在脑海里横冲直撞,怎么也赶不走。

尤其是那句对“子在川上曰”的怪诞演绎——「孔子曾经说过:真正厉害的人,你站在江边上,你仇家的一具具尸体就会顺着水流飘过来。」

子路想着,脸上一阵抽搐,下意识狠狠甩了甩脑袋,仿佛这样就能把这些荒谬念头甩出脑海。

“这哪里是圣人之言的正解?”子路暗自腹诽,眉头拧成了个“川”字。

然而,当子路气呼呼地将这些荒诞解读告知孔子时,孔子的反应却大出他的意料。

原本以为夫子会大发雷霆,斥责这些离经叛道的想法,可孔子只是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后竟陷入了沉思。

确实如学生们在沙盘推演中展示的那样,局势逐渐明朗:鹰国与沙俄达成合作,而自诩主角的北欧诸国则沦为两方势力瓜分的目标。

而老东秉持着独特的立场,在这场乱局中选择两不相帮,只是稳坐一旁,凭借自身优势发展贸易,看着各方势力争斗,等待着他们在相互消耗中元气大伤 ,从而获取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

待明白学生们是结合当下战局,做出这般天马行空却又逻辑自洽的解读时,孔子非但没有动怒,反而抚须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

“历史的洪流裹挟着所有选择奔向未来。”颜回笑着说道,“这样理解,是不是就符合了。”

隔壁小李也讲过当年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惨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条交战规则来源于公元前596年宋国华元作为使者前往楚国军营谈判的事件,宋国为求停战,派遣华元以人质身份前往楚营,楚军遵守了不杀使者的承诺。

这君子之约,可以说是自古以来,是故在知晓西方恶行后,孔子理所当然的把他们划归为了老东的外敌。

“为师原以为又是那些食古不化的腐儒之见,”孔子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掷地有声,“不想他们能联系时事,大胆思索,虽解读新奇,却也不失为一种洞察世事的视角。天下局势变幻莫测,这些学子才这般年龄,能从当下纷争里悟出道理,也是难得。”

子路听着夫子的话,满脸的难以置信,可看着颜回眼中的笃定,又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曾被他视作无稽之谈的观点。

“你再喊一遍试试?张艳军,我念我的书,碍着你什么事儿了?” 王槿不甘示弱,立刻回怼过去。

李娜突然从队伍里探出脑袋,"张艳军昨夜在澡堂背书,结果被管理员锁里面了!”

她怕等会早自习被老师抽到,心里正着急呢,李娜催促道:“王槿,你再多背几遍,我还等着听你背,加深下印象呢。”

这话像投入油锅的水珠,瞬间炸开一片哄笑。

跑在最前排的王槿回头时,正看见张艳军涨红着脸去揪李娜的辫子,两人在队伍里你追我赶,惊得周围同学纷纷避让。

“李娜,你怎么能出卖室友呢!” 张艳军佯装生气,朝着李娜嗔怪道,然后又说道,“王槿,你别笑了,等会笑岔气跑不动扣我们班纪律分——”

八月,是盛夏,充满青春活力。

一面是战火连天的马赫迪,硝烟弥漫,民众在战争的阴影下艰难求生;另一面则是书声琅琅的学校,莘莘学子们为了人生第一次大转折努力。

小刘看着后续的播放安排,内心犹豫了许久,但最终,她还是大手一挥,做出了决定:同步播放。

直播嘛,多些不同元素,才更热闹,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就这样,在大人们每日对着马赫迪局势高谈阔论的时候,年幼的孩子们也有幸体验到了现代化教育带来的福利。

当然,前提是忽略那些手持柳条,满心盼望着子女成龙成凤的家长们。

开播当天,小刘郑重宣布开展《教育千万家》专题助学活动开始。

同时,迅速上线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全科课本,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不仅如此,她还表示,在本学期结束时,将会开展一场特殊的 “高考” 。

这场 “高考” 的奖励十分诱人,综合成绩榜前十的学生,将获得在王槿所在空间现实时间二月,也就是春节初一到正月十五,整整十五天的现代游机会。

“学生”费用免费,允许带两名家属,但是家属自费。

小刘列举出的费用虽然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但是,那些有功名的白身士子却是跃跃欲试,这可是一步登天的政治筹码!

想象一下,能够亲身去到现代社会,感受那里的繁华与新奇,单是“食宿全包”四个字,就产生了巨大的诱惑。

不过,小刘还特别补充了一句:“参加现代游的同学需要通过现代生活认知模型测试,如果测试不合格,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法规,那么奖励将改为给予一定数额的银钱。”

毕竟,小刘虽然和善,但也有自己的底线,她可不想真的跑到局子里去捞人,那实在是太丢人了,所以她暗自决定,对于那些无法适应的 “黑户”,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了。

此活动一经推出,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普天之下的百姓们都被这一活动点燃了学习的热情。

当然,大家心里都清楚,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天赋能够在榜单上名列前茅,更多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们将目标瞄准了小刘颁布的 “奖学金”。

这背后,还要感谢游戏佬的鼎力资助——作为回报,小刘下定决心要努力帮他们培养人才,期待早日实现现代化。

至于那些秦汉魏晋朝的门阀世族,若是看到昆仑镜库藏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书本,会不会当场气得吐血呢?

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知识是特权阶层的专属,而如今这些,只包含了十五年教育阶段,甚至为了坚持人设,小刘还撇去了政治与历史造反两门杀手锏。

但是这些更为先进的知识一旦传开,预示门阀的藏书毫无作用,将进一步冲破阶层的桎梏,打通上升渠道。

现在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了,剩下能拼的就是天赋和努力了。

小刘对此只是狡黠一笑,心中想着:“我好歹还是收了书本费啊!不过我们现代为了实现普惠教育,课本价格就是这么亲民,嘻嘻。”

“仲永,你能行吗?”

镜光映照着两个少年的面庞,其中一个少年身形略显单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倔强与坚定,他便是方仲永。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方仲永唏嘘的念初世人对他结局的判词,年少成名,天赋异禀,诗才惊艳四方的荣耀褪去。

尽管他依旧无法摆脱父母陈旧观念的束缚,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之路,但小刘提供的这些课本,却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抚摸着昆仑镜的屏幕,眼神中透着坚定。

“我一定行。”方仲永咬了咬牙,像是在对友人说,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刘备满脸惋惜,长叹一口气说道:“实在是可惜啊,这书本一旦放开,曹操和孙权那两家恐怕会立刻行动起来,不容小觑。”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羽扇,神色从容,轻声说道:“主公不必担忧,我等已然占据了先机。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即便他们有所动作,也未必能对我们构成太大威胁。我们早有布局,后续只需要稳步推进即可。”

而一旁的刘禅,满脸无奈,欲哭无泪。

他好不容易才抄完那本《手册》,本想着能松口气,结果又一头扎进了书本的汪洋大海之中。

他悄悄瞥了一眼诸葛瞻,眼神里满是谄媚,心里暗自想着:小老弟你可要好好学啊,哥哥我往后考试可全得指望你了,千万要给力点。

“钱招娣——”

教导主任扯着嗓子,站在操场一旁大声喊道。张艳军等人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张艳军几人听到这喊声,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心里暗叫不好,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王槿。

然而王槿却表现得异常平静,像是早有预料一般,神色自然地出列。

“是王槿。”还没等王槿开口回应,教导主任身旁一位身着西装革履的女人抢先说道。

她身姿挺拔,气质优雅,脸上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自信,“是我带她去改的。”

王槿站在那里,微微有些拘谨,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

女人也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递到王槿面前,说道:“这是你的生活费,学费我已经交过了,你不用省着花,要是有需要,随时联系我。”

似乎是察觉到了王槿的胆怯与不安,她又补充了一句:“你什么都别想,只管一门心思好好学习就行。余老师,这孩子上次检查有点营养不良,往后就麻烦你多留意下,关照她好好吃饭。”

王槿接过看着女人从爱马仕包里取出保温桶,蟹黄汤包的香气混着晨露扑面而来,他本能到吞了吞口水。

“你放心,我办事你还不放心吗?”

余姓教导主任一听,立刻挺直了腰板,拍了拍自己微微发福的肚子,满脸笑容,十分熟稔地和女人攀谈起来,那热络的模样仿佛多年的老友。

王槿站在一旁,插不上一句话,只能乖乖点头,才听出来,原来老余居然教了她们家两代人。

她嘴里含糊地吞咽着女人带来的丰盛早点,那些美味的食物此刻却有些食不知味。一直等到跑圈结束,女人才终于放过她。

王槿如获大赦,小跑着就逃离了现场。

跑出去一段距离后,她回头看了一眼,只见女人对着她眨巴了下眼睛,王槿才反应过来——小姨分明是故意拖延时间让她躲过晨跑。

“王槿,那是谁啊?”

一群不明所以的同学们立刻像小麻雀一样围了上来,好奇地打听着。

钱招娣的大名用了十九年,一个暑假回来,同学们看见王槿崭新的身份证,都好奇极了。

"我小姨。"王槿含糊地回答,目光却落在女人远去的背影上。

她注意着女人的红色高跟鞋,有趣的发现小姨在经过水坑时特意绕道,裙摆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弧度。

“带你改名的?”张艳军眼睛一转,发现了关键点,“挺好的,我就说你爹……”

剩下的她没说完,但周围的同学都知道了。

钱招娣的父亲嗜赌如命,继母带着弟弟进门后,她的日子过得连野草都不如。

去年冬天,赌鬼老爹竟要把她嫁给四十岁的包工头换赌资,是余主任带着十三岁一米九八的双开门儿子,生生把人从民政局抢了回来。

私塾课堂上,年迈的老夫子杵着拐杖,面色涨红,破口大骂:“父母之命,天经地义!这后人,忒无礼了!如今的年轻人,竟对祖宗规矩如此不屑,成何体统!”

角落里,几个年轻学子小声嘀咕起来。

“老孔又在吹传统了!”

学生撇撇嘴,满脸不以为然,其他人也跟着附和:“就是。”

“你们懂什么,余夫子教了两代人,那自是余夫子为长!”老夫子信誓旦旦说道,“咱们求学问道,尊师重道是根本,余夫子的教诲不可不听,传统的礼义廉耻也不能丢。”

“这老孔家,果然能屈能伸。”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面露惊讶,有的则露出会心一笑。

老夫子的握着拐杖的手紧了又紧,似乎还想再争辩些什么,可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就这样靠老余和其他老师严防死守两年,结果爹又是报警又是在学校门口撒波打滚,惹的王槿第一次高考失利,所有人都在遗憾的时候。

王槿那失踪数年的,人人口中的叛逆小姨突然从天而降,动用了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