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玉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西出玉门小说 > [直播]创飞老祖宗的一百种方法 > 第9章 文食天下

第9章 文食天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对美食有所了解的大多都知道,其实在宋朝以前时期,座上宾是羊肉,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富户都以食羊肉为傲,并没有猪肉的一席之地。

但世事无常啊,从北宋初年的畜马数十万匹,到每年只有几十匹,却还要花费数百万贯的资费。其根源是自赵光义夺位后与辽国一战输的骑驴逃命二百里,之后赵恒再与辽朝一战开出史上第一个赢了也签纳贡的澶渊之盟,至此彻底中绝了赵宋对北方的领土的追求。」

受了直播反反复复的折磨,赵匡胤也养出来稳定的精神,纵使赵简明点出狼狈丢国的并非果然不是他的直系后代,是赵光义一脉这样的的变局,赵匡胤也能坦然自若的面对。

杜太后已经去世多年,当初他们兄弟三人立下金匮之盟也是为了防止他征战在外遭遇不测,幼子继位重蹈后周覆辙,十五年时间改变的事情太多了。

他的两个儿子都平安长大出阁,而晋王赵光义也生了心想要把持朝堂。“夺位”,看看后人用词多精准,就是赵光义想越过赵光美、赵德昭独占这皇位,落在此时,也要看他赵匡胤了。

赵宋也是流传了几代的官宦功勋世家,近支宗亲数十,列席而坐安排得满满,火盆子烧得宫室暖旺,晋王一脉与赵德芳兄弟俩分坐,恰如赵宋如今的朝堂,可今天来商议的多家事,比起臣子们在意哪位继任能带给自己最多的利益,已经是天潢贵胃的宗子们在意的,只剩下儿孙的。

是要从赵光美、赵德昭二人里选一个前途未知的新皇帝,还是已经知道能保百年尊贵的赵光义。上了年纪的宗室们捏着胡须迟疑,还是再等等后人还有什么见解。

这场家宴关乎赵宋命途与关乎子孙富贵,选错了,就是和失败方一个物理消灭,愁人。

也不晓得这赵恒小子是谁,打赢了还纳贡,跟着赵匡胤征战过的宗正鄙夷的撇撇嘴想,门外值守的禁军,是谁人麾下的?

大中祥符元年

宋真宗赵恒千辛万苦疯狂暗示群臣准备祥瑞的泰山封禅大典即将到来,突然出现朝堂上的昆仑镜,指名道姓的埋汰如一击巴掌狠狠甩在了赵恒脸上。

泰山封禅,是宣告王朝统治者“受命于天”的仪式,在赵恒眼里,不仅仅是向万民展示赵宋存在合法性与权威性,也是在宋与辽、夏征伐无果情况下的不得不选的博弈,为了宣扬赵宋是汉人中央正统,重建五代十国以来礼乐制度。

宰相王旦面对赵恒忐忑的求教缄默不语,为臣子揣摩上意是基本功,但天意岂是凡人能左右的,如果赵宋真是受命于天,早在赵恒汲汲钻营祥瑞时就该出现,偏偏是在车马出行的档口。

“官家,臣请命禁军搜罗街巷,昆仑镜有可能显灵在黔首间,要防止百姓把消息泄露给辽夏二地。”王旦按下心里的惊愕,他为宰相,哪怕,心底是滔天巨浪也不能面上出乱,扫视一圈朝廷,谁面前有显现,谁满脸茫然,“请王副使走一道,封禅一事一切照旧,此祥瑞出世,必佑我大宋国祚长安!”

妈的,这个时候就是妖物也得按祥瑞的流程走,万一传出去让辽夏钻了口子,用神鬼说动摇百姓,那大宋真要完蛋。

王旦疯狂眼神暗示,希望王钦若聪明点,把几个开了天镜的官员控制住,至少在封禅前不能出问题。

「澶渊之盟固然稳定了宋辽两朝百年的太平,但也使得马场被用于养羊,而不再是养马,要知道昂贵的羊肉是同重量猪肉价格的两倍,成为北宋时期极具利润的产业,许多高官和贵族都投身其中。

最理想的养羊地点无疑是水草丰美的国家马场,官场上下对这一情况心知肚明,但却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也看出赵宋纳贡保平安后,自上而下的松懈导致了马政的腐败与荒废,所以不怪王安石出台保甲养马法提高战马出栏成活率。

鼠鼠觉得吧,现在公知有一句话说的很符合赵宋的气质,‘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结局只能说求仁得仁吧。

明白过来赵简明阴阳怪气讽刺的小助理噗的一记爆笑出声,她想起了开心的事件,“好有尊严,二帝协三千宗室,带领汴京臣民全部北狩金都。噗、哈哈哈。搁现在多高的礼节啊,十万大军送行。”」

“晋王乖张,用器逾越,广结朋党,强买妇孺,位高权重却不知道谨慎,天潢贵胃却侵害百姓。无德失能,臣请官家下令责罚。”还选什么啊,宗正请告的动作敏捷都好似二三十岁的青年人,选赵光义今天不站错明天也倒霉。

三千宗室,是虚数还是实指?

那靖康之变竟然是让金人把满庭的子孙后代俘虏了!

左右宗室子弟大惊失色,连赵光义本人都震惊出奇,他也曾随军出征,还没经历辽国的打击,尚有一分取代赵匡胤问鼎中原的自信与傲气在。

“马场牧羊,善哉善哉。”

赵匡胤忍不住鼓掌赞扬赵光义一脉的天才行为,北朝未定,西夏反叛,满朝文武居然想到的是养羊的利益,数百万贯钱资养几十匹马,赵二家的皇帝是不会记账还是不看史书。

“愚蠢!”

连赵光义也出言谩骂道,骑兵是抵抗北朝的基本,一年几十匹马,都不及他圈养在府宅里出行所用,如何抵御北朝,这赵恒是他哪个儿子,非得打死!

子孙如此无能,他怎么与赵匡胤争取。宗室惶恐的表情已经预示了他的末路,有赵德昭禁军在手威胁,今天这场家宴只是走个流程讨要一个道义,有宗正等人的谏言,废晋王不是违背杜金匮之盟,他赵匡胤还是地地道道的孝子。

宣和年间

汴京一片阴云惨淡,杭城妖言随着各路叛军攻占的局势传播的愈演愈烈,童贯的出征并没能阻止各地“清君侧”的声音反复,赵佶不得不下令处置妖言提及的“贼首”蔡京及他的几个儿子,总算是安抚了部分叛军队伍。

还没等赵佶松口气,杭城的妖言泄密,辽人居然借机南下掠夺边境。焦头烂额的赵佶只好催促使臣,再与金人约定夹攻辽朝,内忧外患重重压力下,赵佶见召来天师开坛请神驱逐妖物不成,又请来高僧讲经做法。

朝中几位重臣,大多是附庸蔡京的马前卒,阿姨奉承在行,论真本事一个比一个虚,如今蔡京一朝失势,慌了阵脚纷纷向赵佶请辞,生怕成为下一个贼子。

东宫内,皇子赵桓提笔在宣纸上书记:一是,金人南下,国都沦陷。与官家联金灭辽吻合。

二是,二帝北虏,九郎南立。现在官家身体康健,那么想来不会突然驾崩。

赵恒放下笔,他也读过史书,知道安史之乱唐玄宗出奔,太子被部将拥戴登基的事迹。赵桓摇了摇头,九郎为高宗,恐怕也是我无能。

“殿下何必妄自菲薄,”太子妃朱氏安慰道,“如今辽国尚在,官家责罚了诸位大臣又沉于佛道,朝中群龙无首,正是殿下的机会。”

赵桓瞪大了眼睛看着一脸坚毅的太子妃,“你是说……”后面的猜想太过狂妄,他不敢说出口,唯恐隔墙有耳。

是做那肃宗李亨,还是北上的俘虏?赵桓低头沉思半响,伸头是死,缩头也是,九郎有天命在,万一父亲放手与他,赵桓这东宫岂不是笑话,“请岳父与兄弟来。”

「其实鼠鼠以前一直以为唐宋时期百姓不吃猪肉,是没有劁猪技术,找了资料才发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猪阉割的记载, 《易经》中也说“豮豕之牙吉”,即是说阉割后的猪,性格就变得驯顺,牙虽犀利,也不足为害。

到汉的《史记·货殖列传》在谈养猪业时,就指出“泽中千足彘”,“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记载。可见西汉前期己出现了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猪可以群落管理,养猪户借此发家致富。甚至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至少五个类型的优良种猪。

可能主要因为,猪吃的实在太多了,寻常百姓自己都没有余粮肯定养不起,偶尔一两只圈养,按照当时百姓的文化水平,估摸不知道没有阉割的猪肉,不知道是阉割要在其断奶前两周或断奶1~2周后进行,以体重14到20斤为宜,否则公猪受成长中的雄性激素影响变得腥臭,难以下咽。」

“大公、公子真的要割吗?”王贲蹲在木栏外,看着蒙家兄弟在草场奔走,试图从横冲直撞的猪群里逮出那只标记了猪仔。

“割。”嬴政换了身武袍,站在栏圈口跃跃欲试,先秦时期,猪与牛马差不多,都是牧养,颇有野性,蒙毅、蒙恬两个半大的小子绕了几圈都被母猪堵在了一边,好在嬴政眼疾手快,趁着母猪防备蒙毅的视野差,一个绳套把踩进陷阱的猪仔拉了出来。

天人所讲,好不容易有个籍本佐证,嬴政老神在在的复述了一遍易经,“若是如书里写的,大秦的油肉来源就能多上几成。”能圈养靠人工喂养长膘确是可行,就方便把经验推广给黔首,省更多出牧场饲养更多的马匹征战。

肉、油在秦国也是奢侈品,要是有余量给将士吃,也能鼓励他们在战场搏杀。

逮住了仔猪,等在一边的猪农立即上前按住,怎么阉割,嬴政不懂,是秦王异人送来的宫人负责,用死公猪试了手就直接来,技术麻利,那边猪猪吓得惨叫连连,这边执行的宫人抹了把草木灰,就结束了。

嬴政满意的看着猪圈里仔猪,天人的法子讲得好,可惜时令不对,今年的崽子断奶了,窝里强壮的公仔猪很难抓,只有些适中的,好在成效喜人,最先阉割的一批仔猪,成活的养了几天,的确比养在外面的温驯并且肥胖得快,就是不知道味道好不好了。

“旦月选出最大的猪献与大王。”嬴政拍板,向猪农们画大饼,反正证明了可行的话都是要人推广的,“养得好,我便引荐你们去治粟内史。”

「再有外界影响,比如唐之前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宋之前五代十国百多年,都是北方游牧民族持续对中原文明的融合冲击,他们的生活习惯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猪肉端不上贵族们的餐桌,比如据记载赵恒在位时期,皇宫每天需要消耗300多只羊。

但从宋朝开始,原因可能也有宋代铁制厨具的普及,百姓不再是水煮火烤,煎炒技艺能将猪肉脂肪中的油分榨出,加上价格低廉,猪肉逐渐盛行,比如说描写北宋晚期东京民风时尚的《东京梦华录》中就记录:“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南熏门)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

至少在我小时候,猪油都是主要的调味油呢,甚至现在很多家庭的老人还是会用五花肉炼油炒菜。

所以说,感谢苏轼对餐饮行业发展的推动,特别是猪肉食用的创新,让老百姓的餐桌多了美食。」

山夫吞了吞口水,猪油。

妻子与长子看着圈里干瘦的猪口水不争气的落下,激动的面向昆仑镜跪拜,感谢天人指点。

他家原先是不养猪的,是上山伐木时发现一只断腿死的山猪,山猪肉骚也是难得的肉补,便叫兄弟们一起扛下山分食,后来阿母发现是下了崽的母猪,一行人又回在山里逮了七只还活着的仔猪分养。

其余的公猪都被货人买走,他因着想留下来给大儿娶亲,就拒绝了。但公山猪野性大凶猛,山夫平日里也只敢喂个半饱,怕跑了。如今有天人指点,不仅能安稳把猪养下去,来年大儿娶亲还有能多产些肉与猪油吃,喜不胜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